空中藥神:他們用無人機實施精確打擊時,這家公司用無人機救命
近年來,無人機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多。從拍照,到送快遞,再到噴灑農藥……幾乎隨處都可以見到無人機的身影。
但有一家無人機公司認為,比起無人機快遞披薩和鞋子這些“錦上添花”的事情,他們更愿意去做“重要的事”——在非洲提供無人機運送血袋及醫療物資。
據悉,每年至少有大約500萬人的生命因為血源及醫療物資輸送不到而喪失。當軍用無人機在戰亂地區充當著幽靈殺手的角色時,這家無人機公司可以在十幾分鐘內將血袋運送到醫院為病人輸血。
無人機送快遞的故事我們已經聽了很多,所有的故事“原型”貌似都大同小異。但是比起“講什么”,“怎么講”卻是開創全新業務圖景的關鍵。我們毋需刻意區別“送麥當勞”和“送血袋”之間的格局立意高低,但是這種區別確實會塑造出不同的企業愿景、戰略以及產品服務的形態。以下,Enjoy:
來源 / 鐘德夫(ID:meshkit)
大家好,本周想聊聊用無人機送快遞這件事。
我們從一位盧旺達母親懷抱的小孩說起。
她叫Ghislane Ihimbazwe,根據《時代》雜志的報道,當軍用無人機在戰亂地區充當著幽靈殺手的角色時,她應該是世上第一位因無人機而獲救的人。
在她生命垂危急需輸血的時候,一家無人機公司在十幾分鐘內將血袋運送到當地醫院,而盧旺達山地特征及落后的交通使得常規運輸需要三個多小時。
據悉,每年至少有大約500萬人的生命因為血源及醫療物資輸送不到而喪失。
這家無人機公司叫Zipline,于2011年在美國加州初創,專注在非洲提供無人機運送血袋及醫療物資。
這位乍一看神似Maroon 5主唱Adam Levine的人,是Zipline的CEO。
根據他的領英檔案顯示,Keller Rinaudo畢業于哈佛,生物科技專業,研究的是DNA生物計算機,在校期間已經是學科期刊論文最年輕的作者了,并且是榮譽學術社團Phi Beta Kappa的成員(不知道這個是啥?總之就是妥妥的學霸精英社團)。
就像絕大多數的精英往往會從事一項具有挑戰性的“愛好項目”,這位曾一度是世界排名前十的職業攀巖運動員。Gif圖中是他在中國陽朔攀巖時的場景。
談及創業初衷,如何讓無人機“點對點即時到達”的能力最好地體現,真正能夠不辜負這項科技的價值。
他說,無法滿足于讓這種尖端科技僅服務于城里的人們。比起無人機快遞披薩和鞋子這些“錦上添花”的事情,顯然zipline更愿意去做“重要的事”。
Zipline認為,“物流無人機”的全球到達能力應該被用來服務普惠醫療。
Zipline雖然做著“人道主義”的項目,但它卻是一家兢兢業業的資本主義企業。
當物流和電商行業的巨頭們如亞馬遜還在測試驗證階段的時候,這家初創公司憑借資本和技術創新已經在兩年間實施了18萬英里,4000多次的實際“快遞業務”,并在當地建立配送中心,培訓運營人員,解決監管問題并向當地居民發起“公民外交”,宣傳無人機正義形象。
Zipline固定翼無人機據悉已經是世上飛行速度最快的商用物流無人機,達到80英里/小時。
但它的制作材料非常普通,彈簧是用橡皮筋做的,降落傘則用蠟紙粘的,但這種低成本耗材在盧旺達這種欠發達國家卻是很實用。負重箱以及降落傘成本只有50美分。
Zipline的工作流程
① 醫生或護士發送whatsapp需求短信;
② 配送站人員收到消息之后,在藥房匹配藥品;
③ 將它們塞到一個負重箱中并置入機身倉內;
④ 集成通信和電池的核心模塊,已預先作業編程,插入安裝在無人機頭部;
⑤ 通過掃描機身二維碼連接控制設備啟動任務;
⑥ 飛機的起飛靠自行設計的彈射裝置,之后便進入全自動飛行;
⑦ 無人機內置GPS,監測到已經到達目的地之后會通知操控人員,藥品從大約15米的高空中拋出,依靠紙質降落傘落地;
⑧ 無人機返航落地的一波“騷操作”,借鑒航母戰斗機的落地方式,依靠支架兩側尼龍繩將飛行降落中的飛機“拖拽”下來。
▲飛行路徑狀態全程依靠自行開發的軟件實時監控
國內的“空中物流”競逐
最近關注國內產業新聞的各位已經發現,“無人機送快遞”這一行業敘事,從半年前巨頭們概念宣傳片里的“美好未來”儼然已經轉變成眼見的現實,由“物流系”和“電商系”引領的“最后一公里”競逐至此已經延燒至天空。
3月27日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向順豐旗下江西豐羽順途科技有限公司頒發國內首張無人機航空運營(試點)許可證,也意味著順豐物流無人機正式開始商業化運營。(轉自《澎湃新聞》)
3月由京東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無人智慧配送站在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落成并投入使用。該配送站運行時,無人機將貨物送到無人智慧配送站頂部,并自動卸下貨物。貨物將在內部實現自動中轉分發,從入庫、包裝,到分揀、裝車,全程100%由機器人操作,最后再由配送機器人完成配送。(轉自《騰訊科技》)
5月29日,餓了么醞釀兩年的外賣無人機正式投入商用,這也是國內首條獲批的外賣無人機航線。本次獲準飛行的無人機航線共17條,均位于上海金山工業園區內,合計覆蓋面積58平方公里,無人機運力覆蓋直徑7平方公里。涵蓋的場景包括商圈、寫字樓、小區 。(轉自《界面新聞》)
目前國內物流無人機的競逐選手還有很多。
巨頭玩家們在做什么?
而在全球范圍內,物流無人機的話題在幾年前便掀起過一波熱潮。
德國DHL無人機物流
郵政敦豪集團(DHL)是世界范圍內從事無人機物流項目最早、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專注無人機與智能包裹柜形成全自動化閉環。在設置“包裹站”和當地居民的配合下,整個交付工作完全是由無人機自主完成。
▲無人機在智能柜內部自動組裝完成
▲接收到任務后便從智能柜頂部開窗起飛
▲可以想象你家小區快遞寄存柜以后會變成這樣
Google Project Wing
谷歌的無人機項目原先屬于Google X,意圖將無人機應用于醫療/救災/送餐等場景。飛機采用了4個電動推進器,翼展約為5英尺(約合1.5米),重量不到19磅(約合8.6千克)
▲tailsitter立式起落設計
Amazon Prime Air
亞馬遜從2015年開始測試無人機,能運輸載重在2.5kg以內的貨物。此外,Prime Air還支持高程度的自動化技術,能夠將貨物送往10英里外甚至更遠的距離。
▲收件人家里需放置電子識別墊用作無人機降落投放
▲內置Sense and Avoid識別系統能夠自動躲避障礙
物流無人機的價值點如何呈現?
巨頭林立的物流無人機領域中,為何是zipline這種高科技初創企業,只身深入非洲,卻已經走出概念和驗證階段,進入落地的商業運營階段?無人機送快遞的價值點在哪?比起傳統運輸,我們究竟在什么情況下更需要“空運”?
整個行業前景的判斷 ,大致基于兩個關鍵因素:
① 目前公路運輸占據了80%以上的快遞運輸,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物流需求;
② 傳統的航空運輸在短期內解決不了費用高、空域管制以及飛行員稀缺等阻礙。
但是無人機送快遞也有顯而易見的短板,比如空域監管,電池續航、負荷載重等。當這些問題需要投入成本和資源去一個個解決時,真正的問題就變成:花這么多代價送個麥當勞,這個生意值不值得?
對于城市里的“收件人”而言,除非當無人機送麥當勞的配送費低于餓了么騎手每單9元并且在30分鐘內到達,他才會回答值得,不然他/她為何要關心外賣是快遞小哥騎電驢送來的還是飛機空投過來的?
而當這個無人機送的快遞是性命攸關的血液,且在偏遠地區,答案不言自明。
無人機送快遞的故事我們已經聽了很多,所有的故事“原型”貌似都大同小異。但是比起“講什么”,“怎么講”卻是開創全新業務圖景的關鍵。我們毋需刻意區別“送麥當勞”和“送血袋”之間的格局立意高低,但是這種區別確實會塑造出不同的企業愿景、戰略以及產品服務的形態。
一點淺見。
題圖作者 / Patricia Alexandre,BY pixabay.com,圖片授權基于:CCO協議,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